婴儿的“寻妈导航”如何启动?Science:催产素信号调节早期生活中的母性行为

时间:2025-09-30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9-30 11:32

研究不仅突破了幼鼠大脑研究的技术限制,更揭开了催产素(常被称作 “爱情激素”)在生命早期塑造母婴羁绊中的核心作用,甚至发现其功能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为理解人类早期母婴依恋的形成提供了关键线索。

成年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往往能在幼年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中找到影子 这一现象被依恋理论所阐释,但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却因幼龄大脑研究的技术瓶颈长期成谜。

如今,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Ofer Yizhar 教授团队在《科学》发表的研究,不仅突破了幼鼠大脑研究的技术限制,更揭开了催产素(常被称作 爱情激素 )在生命早期塑造母婴羁绊中的核心作用,甚至发现其功能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为理解人类早期母婴依恋的形成提供了关键线索。

催产素作为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短肽,以往研究多聚焦于成人社交行为,如伴侣结合、养育行为等。

但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幼年期大脑对催产素异常敏感:人类儿童大脑中催产素受体在 2-3 岁达到峰值,小鼠则在 2-3 周龄(相当于人类幼儿期)处于高表达状态。不过,由于缺乏能精准调控幼龄动物深层脑区活动的工具,催产素在早期生命阶段如何影响母婴互动,始终难以深入探究。

Yizhar 团队的突破之处,在于开发了基于蚊子视蛋白(eOPN3)的非侵入性光遗传技术:他们向出生当天(P0)的幼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催产素神经元的主要分布区域)注射工程病毒,让幼鼠的催产素神经元表达对红光敏感的抑制性蛋白 eOPN3。这种蛋白对光的敏感度极高,只需将红光穿透幼鼠颅骨照射,就能无创且精准地 关闭 深层脑区的催产素神经元,既不干扰幼鼠的自然行为(如移动、发声),又能完整保留母婴互动的真实情境,完美解决了传统侵入性技术破坏社交场景的难题。

为模拟真实的母婴互动,研究团队设计了 短暂分离 - 重聚 实验:将 15 日龄(P15)的幼鼠与母鼠、同窝幼崽分离 3 小时后,再让其与母鼠重聚。过程中,他们用超声波麦克风记录幼鼠的超声波叫声(USVs,类似人类婴儿的啼哭,同时反映社交动机),通过视频追踪幼鼠与母鼠的互动距离,还借助纤维光度法实时监测催产素神经元的活动。

结果显示,当幼鼠与母鼠分离时,下丘脑 PVN 的催产素神经元活性显著上升 c-Fos(神经元活性标志物)检测发现,分离组幼鼠 PVN 和视上核(SON)的催产素神经元激活比例,比未分离组高 30%-50%,且这种激活主要集中在尾侧 PVN 的小细胞催产素神经元(负责中枢调控,而非外周激素释放);纤维光度法进一步捕捉到,催产素神经元的钙信号会在幼鼠发出超声波叫声前几秒逐渐增强,在叫声爆发时达到峰值,随后迅速回落,清晰证明催产素神经元活动与幼鼠的社交发声行为高度同步。

更关键的是,当研究人员用红光抑制分离期间幼鼠的催产素神经元时,幼鼠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明显改变:正常幼鼠在分离初期会频繁发出超声波叫声,但随着时间推移(约 1.5 小时后),叫声频率会逐渐下降,表现出对孤独环境的适应;而催产素神经元被抑制的幼鼠,在 3 小时内始终维持高频叫声,完全无法适应分离状态。

到了重聚阶段,正常幼鼠会快速靠近母鼠,在距离母鼠 10cm 范围内的停留时间比未分离组多 40%,且发出的超声波叫声中,窄带宽、高频( 70kHz)的 Narrow-High 类型占比显著升高 这种叫声在靠近母鼠、准备乳头附着前最为密集,仿佛在主动 请求亲近 ;而催产素被抑制的幼鼠,不仅靠近母鼠的意愿降低,叫声类型也变得混乱,原本与乳头附着相关的低频 Narrow-Low 叫声占比大幅减少,甚至出现叫声频率异常升高、振幅降低的情况,说明其无法通过正常的声音信号与母鼠建立有效互动。

研究还意外发现了催产素功能的性别差异:在重聚阶段,雌性幼鼠对催产素的依赖远高于雄性。当催产素神经元被抑制时,雌性幼鼠的超声波叫声总数比对照组减少 50%,与母鼠的互动距离也明显增加;而雄性幼鼠的叫声频率、互动行为几乎不受影响。

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 发声行为 (如叫声总数、类型占比)和 非发声行为 (如乳头附着时间、与母鼠距离)进行归类后发现,催产素主要影响雌性幼鼠的发声维度(PC2),对雄性幼鼠的行为维度则无显著调控作用。这种差异并非由神经元数量或分布导致,更可能与幼鼠大脑中催产素受体的性别特异性表达有关,这也为人类儿童早期社交行为的性别差异(如女孩更早表现出亲社会倾向)提供了潜在的生物学解释。

进一步分析表明,催产素并非简单 促进社交 ,而是通过调节幼鼠对分离压力的适应,进而影响重聚时的母婴互动。比如,正常幼鼠在分离期间,催产素神经元活性会随时间逐渐增强,这种持续激活帮助其慢慢适应孤独环境,减少无意义的 distress 叫声;而重聚时,催产素又通过调控特定叫声类型,引导幼鼠主动寻求母鼠接触(如乳头附着)。当用药物阻断催产素受体(OTRA)时,幼鼠不仅在分离期间无法适应,重聚时的乳头附着总时长也减少 30%,且失去了 靠近时高频叫、附着后低频叫 的行为模式,进一步证明催产素是连接 分离适应 与 重聚互动 的关键信号。

这项研究首次在幼龄动物中证实,催产素不仅在母鼠一方调控养育行为,更在幼鼠一方塑造其对母婴关系的感知与回应, Yizhar 解释道,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这种作用在生命早期就存在性别差异,这可能为理解自闭症等社交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新方向 若能在儿童发育关键期靶向调节催产素系统,或许能帮助改善异常的社交能力发育。

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催产素如何影响人类儿童的母婴依恋,以及是否能通过早期干预优化催产素信号,为社交发育障碍提供新的治疗策略。(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Daniel D. Zelmanoff et al, , Science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o560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