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传染!南方医科大学最新论文登上Science封面
时间:2025-10-26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0-26 09:55
该研究证实,熊蜂中存在着积极情感传染,一只熊蜂的积极情绪状态会被另一只熊蜂迅速捕捉,从而影响其行为决策。该研究还发现,熊蜂中的情绪传染可通过纯视觉信号传递,无需身体接触。能够采纳知识经验丰富的同类的视角,是一种高度适应性的能力。可能正因如此,情感传染(情绪在个体间传播的现象)在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这种能力在无脊椎动物(尤其是社会性昆虫)中可能同样具有适应性价值,但昆虫微小的大脑是否具备这种协调能力,目前尚不明确。
2025 年 10 月 23 日,南方医科大学彭飞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Positive affective contagion in bumble be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还被选为当期封面论文。
该研究证实,熊蜂中存在着积极情感传染,一只熊蜂的积极情绪状态会被另一只熊蜂迅速捕捉,从而影响其行为决策。该研究还发现,熊蜂中的情绪传染可通过纯视觉信号传递,无需身体接触。
这项研究表明,情感传染的机制可能普遍存在于社会性脊椎动物以及社会性昆虫中,暗示其进化根源可追溯至更早期,并支持社会认知能力的趋同演化假说。


该封面图片展示了两只处于做了标记的处于情感传染实验的管道中的熊蜂,在该管道中与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同类短暂互动过的熊蜂,后来对模棱两可的花朵表现出更乐观的反应。这一发现表明,即使昆虫也能分享情绪状态,从而将情感和社会认知的根源追溯到进化早期。
情感传染(Affective contagion),指个体通过感知其他个体的情绪状态(例如喜悦、焦虑)而自发产生相似情绪反应的现象,这是共情(Empathy)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社会性脊椎动物(例如黑猩猩、虎鲸、狼、狮子等)中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其是否在无脊椎动物中存在,尚未得到证实。
熊蜂(bumble bee),是蜜蜂科熊蜂属社会性昆虫,也被叫做大黄蜂,广泛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是自然界关键的传粉者。熊蜂的大脑仅 1 立方毫米,但能够支持导航、社交互动等复杂行为,因此成为研究社会行为与认知的模式动物。
该研究发现:
1、训练与行为表现:熊蜂在接受不同颜色花朵(伴随不同奖赏)的训练后,若与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同类互动,会更快速且更倾向于选择颜色模棱两可的花朵,表明其判断偏向于积极(乐观认知偏差)。
2、传递机制: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情感传染可通过纯视觉信号传递,无需身体接触,这提示了熊蜂的社交感知可能依赖于复杂的视觉信息处理能力。
这一发现表明,情感传染的机制可能普遍存在于社会性脊椎动物以及社会性昆虫中,暗示其进化根源可追溯至更早期,并支持社会认知能力的趋同演化假说。
这项研究也提示我们,昆虫(例如熊蜂)的微小大脑不仅能完成复杂学习,还可能具备类似脊椎动物的 情感共享 能力,这为研究社会认知的起源提供了新视角。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