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细胞风暴”过境,熄灭中枢神经的“燎原之火”——CAR-T疗法为进展性多发性硬化带来新曙光

时间:2025-10-22

失控的哨兵:为何B细胞成为多发性硬化的 纵火犯 ?

要理解这项新疗法的巧妙之处,我们需要先回到犯罪现场:被免疫系统围攻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多发性硬化的病理画卷中,T细胞曾一度被认为是唯一的 主犯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另一类免疫细胞 B细胞(B cells)及其终极形态浆细胞(plasma cells),在其中扮演了同样关键,甚至更为隐蔽和顽固的 纵火犯 角色。

正常的B细胞是免疫系统的 情报官 和 军火商 ,它们识别外来入侵者并产生抗体。但在MS患者体内,一部分B细胞发生了 叛变 。它们穿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这一天然的物理防线,潜入大脑和脊髓的深处。在这里,它们不仅自身会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如同在干燥的草原上不断丢下火星,还会分化为寿命更长的浆细胞。

这些浆细胞堪称 战争机器 ,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建立起 兵工厂 ,持续不断地生产针对自身神经组织的 精确制导导弹 ,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这些抗体的存在,以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检测到的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s, OCBs)为典型特征,是MS的重要依据,也象征着CNS内部永不停歇的免疫战火。更糟糕的是,这些浆细胞还通过与其他免疫细胞(特别是小胶质细胞)的 窃窃私语 ,共同编织了一张复杂的炎症网络,持续破坏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传统的B细胞靶向疗法,例如靶向CD2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虽然在复发缓解型MS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对于PMS却显得力不从心。原因有二:其一,这些大分子抗体药物很难有效穿透血脑屏障,无法触及藏匿在CNS中的 主犯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成熟的浆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CD20分子,使得这些药物如同面对隐身的敌人,无的放矢。因此,如何、高效地清除CNS内的致病性浆细胞,成为了治疗PMS亟待突破的核心难题。

淬炼 活体药物 :一把靶向BCMA的 生物导弹

面对这一困局,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疗法。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药物 ,而是一种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 活体药物 。首先,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T细胞,这些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 步兵 ;然后,在体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为它们装上一个名为 CAR 的特殊导航和攻击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一个能识别特定靶点的 雷达 (抗体片段)和一个激活T细胞杀伤功能的 点火开关 。经过扩增后,这些被武装到牙齿的 超级士兵 被输回患者体内,开启一场精准的、自我持续的 剿灭任务 。

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靶点。既然CD20不行,那么什么分子才是这些致病浆细胞的 阿喀琉斯之踵 呢?答案是B细胞成熟抗原(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BCMA)。BCMA在B细胞分化晚期,尤其是在浆细胞表面,会进行高度表达。它就像是浆细胞军工厂大门上的一块醒目标牌。靶向BCMA,就意味着CAR-T细胞可以精准地锁定并摧毁这些深藏的 敌人 ,而对其他组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这项研究招募了五名病情严重且对多种前期治疗无效的PMS患者,其中一名为原发进展型(PPMS),四名为继发进展型(SPMS)。他们的平均病程已久,残疾程度严重,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EDSS)的平均分高达6.2分,意味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需要助行设备才能行走。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试验,更是一次勇敢的赌注。研究人员为他们制备了靶向BCMA的自体CAR-T细胞,在经过清淋预处理(暂时清除体内部分淋巴细胞,为CAR-T细胞的扩增腾出空间)后,将这些 细胞导弹 注入了患者体内。

跨越屏障的远征:CAR-T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 作战日志

细胞导弹 发射后,它们的行踪和作战效率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通过精密的检测技术,一幅详尽的CAR-T细胞 作战日志 被描绘出来。

输注后,CAR-T细胞在患者的血液中迅速扩增,其数量大约在第10天达到峰值。这表明 超级士兵 们已经成功集结并形成了战斗力。更为关键的是,研究人员不仅在血液和骨髓中检测到了它们的身影,还在脑脊液中发现了它们!这意味着,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成功地穿越了令无数药物望而却步的血脑屏障,抵达了战争的最前线。

有趣的是,CAR-T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这个独特的 战场 中表现出了与外周血中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相比于血液和骨髓,脑脊液中的CAR-T细胞增殖速度较慢,但它们的扩增持续时间更长,表现出更强的持久性。它们似乎没有很快陷入 耗竭 (exhaustion)状态,这是一种T细胞在长期战斗后功能衰竭的状态。此外,在清除目标细胞的 消失期 ,脑脊液中依然顽强存留的是一群CD4+辅助记忆T细胞。

这引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什么让中枢神经系统成为了CAR-T细胞更理想的 驻扎地 ?是CNS内部持续存在的抗原刺激(即BCMA阳性的浆细胞)为它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燃料 ?还是独特的细胞因子环境让它们保持了更年轻、更有活力的状态?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未来优化CAR-T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宝贵的线索。

在安全性方面,这次远征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所有五名患者中,四名出现了1级(最轻微级别)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表现为短暂的,且均可控、可恢复。没有观察到更高级别的CRS或严重的神经毒性事件。这初步证明,对于PMS患者,BCMA CAR-T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釜底抽薪:一场针对浆细胞的 精准清除 行动

CAR-T细胞抵达战场后,是否准确地命中了目标?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效果堪称 釜底抽薪 。

通过高精度的流式细胞术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研究人员发现,在CAR-T细胞输注后的三个月内,患者血液、骨髓和脑脊液中的B细胞谱系,特别是浆母细胞(plasmablasts)和浆细胞,被显著清除。这表明,无论是在 大本营 (骨髓)还是 前线碉堡 (CNS),致病的浆细胞都被一一拔除。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于对B细胞受体(BCR)的深入分析。研究显示,在治疗前,PMS患者脑脊液中浆细胞的抗体基因(特别是CDR3区域)经历了极高频率的突变,且替换性突变与沉默突变的比例(R/S ratio)远高于正常水平。这如同士兵的武器上布满了战斗的刻痕,强烈暗示这些浆细胞正在CNS内部经历着持续的抗原选择压力,它们是 现役 的、积极参与疾病进程的 战斗部队 。

而在CAR-T治疗清除了这些 老兵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体内重新生成的B细胞谱系,其基因突变频率和R/S比值都恢复到了一个更低的、接近正常的状态。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 清除 ,更像是一次对B细胞免疫系统的 格式化 与 重启 ,为建立新的、更健康的免疫平衡创造了可能。

与此同时,那些标志着CNS内部免疫战火的 硝烟 也随之散去。患者脑脊液中的 游离轻链(kappa-free light chains, KFLC)水平持续下降,寡克隆区带(OCBs)也出现了部分消退。这些生化指标的改善,为CAR-T疗法在CNS内部的有效性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拨云见日:当免疫风暴平息,神经功能迎来转机

分子和细胞层面的胜利,最终能否转化为患者实实在在的获益?

所有五名患者的神经功能都出现了有意义的改善。他们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在治疗后三个月,平均分从基线时的6.2分降至5.5分。这意味着他们的残疾程度得到了切实的减轻。例如,一位原本需要双侧辅助才能行走的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只需要单侧辅助。

同时,反映神经轴突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脑脊液中的神经丝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chain, NfL)水平,在四名患者中出现了显著下降。NfL如同神经元 哭泣 时流下的 眼泪 ,其水平的降低,预示着神经损伤的进程正在被有效遏制。此外,患者在精细(九孔柱测试, Nine-Hole Peg Test)和行走能力(计时25英尺行走, Timed 25-Foot Walk)方面的表现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些临床改善的背后,是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治疗前患者脑脊液中的免疫细胞互作网络,发现B淋巴细胞与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之间存在着最强烈的 互动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免疫细胞,在PMS中,它们被持续激活,变成促炎的 破坏者 。B细胞正是激活它们的关键 说客 。

而在CAR-T疗法清除了B细胞之后,这个致病的 B细胞-小胶质细胞 对话轴被彻底切断。脑脊液中各类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大幅下降,免疫细胞间的炎症信号网络也显著减弱。更直观的证据来自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通过使用一种能追踪活化小胶质细胞的示踪剂,研究人员清晰地看到,在治疗后,患者脑部病灶区域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显著降低。这幅影像,生动地展示了 燎原之火 是如何被逐渐熄灭的。

站在细胞治疗新时代的门槛上

这项在《细胞》上发表的研究,无疑是神经免疫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它首次证实了靶向BCMA的CAR-T细胞疗法,能够安全且有效地穿越血脑屏障,深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致病性浆细胞,从而平息长期的神经炎症,并最终转化为进展性多发性硬化患者明确的临床获益。这为那些被认为 无药可医 的患者群体,点亮了一盏前所未有的希望之灯。

然而,作为严谨的观察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这项研究的样本量很小,随访时间也相对有限。一系列关键问题仍悬而未决,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回答:

这种治疗带来的缓解能持续多久?当B细胞最终重新恢复时,它们是否还会 重蹈覆辙 ,再次发起攻击?长期的浆细胞清除是否会带来未知的风险,例如对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这种疗法的成本高昂且过程复杂,如何让更多患者受益?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这项研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其本身。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证明通过精准地靶向并清除CNS内的关键致病细胞,我们有可能从根本上阻断甚至逆转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这是一种从 控制症状 到 重置病因 的思维转变。

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期待,经过进一步的优化和更大规模的临床验证,这种 活体药物 不仅能为多发性硬化,还能为其他由B细胞驱动的、同样棘手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等,开辟一片全新的治疗天地。

我们正站在这样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见证着细胞治疗的力量,开始触及人类最复杂的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前路漫漫,但曙光已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