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食节律行为神经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时间:2025-10-10

来源:生物物理所 2025-10-10 15:44

这一研究以嗅觉系统为切入点,揭示了一簇对觅食行为持续压制的抑制性嗅觉投射神经元,且节律系统通过多巴胺信号,在清晨解除了其对觅食行为的抑制,实现了觅食行为节律调控的去抑制神经环路。

动物许多行为表现出昼夜节律特征,其中觅食行为的节律性尤为明显。即使在实验室稳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长期饲养的动物仍保持这种节律性觅食行为。然而,学界对神经系统如何控制这样的节律性行为尚不明晰。

嗅觉对动物的觅食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近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从嗅觉系统入手,发现果蝇中一簇抑制性嗅觉投射神经元mlPN3,对食物气味呈现出节律性反应。行为学实验表明,这簇mlPN3神经元抑制觅食行为,其活动性高低决定了觅食行为的强弱。进一步研究显示,mlPN3神经元的自发神经活动具有节律性,即清晨活动性低、中午活动性高,而此差异是由果蝇节律神经元Morning cells,在清晨通过PDF神经肽激活多巴胺能神经元PAM- 2,进而抑制mlPN3神经元所产生的。

这一研究以嗅觉系统为切入点,揭示了一簇对觅食行为持续压制的抑制性嗅觉投射神经元,且节律系统通过多巴胺信号,在清晨解除了其对觅食行为的抑制,实现了觅食行为节律调控的去抑制神经环路,解析了动物节律性觅食背后的神经调控机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项目的支持。

节律神经元-多巴胺-嗅觉神经环路调控觅食行为的节律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