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再生医学找到新线索!Cell:蝾螈断肢再生靠“全身备战”,交感神经触发干细胞“总动员”

时间:2025-10-29

人类再生医学找到新线索!Cell:蝾螈断肢再生靠“全身备战”,交感神经触发干细胞“总动员”

来源:100医药网 2025-10-29 09:26

蝾螈的再生不是损伤部位 “孤军奋战”,而是靠交感神经系统启动 “全身总动员”,激活远端未受伤组织的干细胞,让它们提前进入 “备战状态”,为可能的再次损伤快速响应。

生物学家一直对墨西哥钝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再生完整肢体的能力着迷 它们能从断肢处长出全新的手臂、腿甚至尾巴,而人类却连指尖缺损都难以修复。

如今哈佛大学 Jessica Whited 团队在《细胞》杂志发表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一 再生魔法 的关键:蝾螈的再生不是损伤部位 孤军奋战 ,而是靠交感神经系统启动 全身总动员 ,激活远端未受伤组织的干细胞,让它们提前进入 备战状态 ,为可能的再次损伤快速响应。这种靠肾上腺素能信号协调的全身反应,不仅解释了蝾螈在野外多次断肢仍能存活的原因,更为人类再生医学提供了可借鉴的 分子蓝图 。

我们一直好奇,蝾螈断了一条腿,为什么另一条好腿的细胞也会变得活跃。 研究第一作者、哈佛大学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系博士后 Duygu Payzin-Dogru 解释。早在 2018 年,Whited 团队就发现,蝾螈截肢后,不仅断肢处会形成再生芽基(含大量前体细胞的团块),连对侧未受伤的肢体、甚至内脏器官的细胞都会进入分裂状态,这一现象被称为 全身激活 。但当时团队还不知道是什么信号在 传递损伤消息 。经过六年研究(最终涉及 38 位研究者),他们发现,这个 传令兵 正是交感神经系统 也就是调控 战斗或逃跑 反应的神经网络。

为验证交感神经的作用,团队用 6 - 羟基多巴胺(6-OHDA)消融蝾螈的交感神经纤维。结果显示,失去交感神经后,蝾螈不仅无法启动全身细胞激活,连断肢处的芽基都难以形成,增殖细胞数量锐减,这说明交感神经既是 全身动员令 的发出者,也是局部再生的 助推器 。

进一步研究发现,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两种不同的受体调控再生: ₂A- 肾上腺素能受体负责 远端备战 当团队用育亨宾(yohimbine)阻断这种受体时,对侧肢体的干细胞不再激活;而用可乐定(clonidine)激活该受体,蝾螈的断肢再生速度能显著加快,芽基形成更早、指分化更快。另一种 - 肾上腺素能受体则专注 局部修复 用普萘洛尔(propranolol)阻断它,虽然不影响全身细胞激活,却会导致断肢处巨噬细胞招募减少(巨噬细胞对芽基形成至关重要),最终延缓再生。

更关键的是,这两种肾上腺素能信号都会 激活 下游的mTOR通路 这个调控细胞生长分裂的核心通路,是连接神经信号和再生反应的 关键枢纽 。团队用雷帕霉素(rapamycin)抑制mTOR后,无论是全身干细胞激活,还是断肢再生速度,都出现明显下降;即使蝾螈处于饥饿状态,mTOR仍能调控全身激活,说明它在再生中的核心地位。

这些被 动员 的细胞也有独特特征。通过单细胞测序和 ATAC-seq分析,团队发现,全身激活的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卫星细胞等成体干细胞 / 祖细胞 它们和正常稳态下增殖的细胞类型一致,但会发生 表观准备 :染色质上与上皮 - 间质转化(EMT)相关的转录因子(如Twist1、Snai1)结合位点变得开放,让细胞更容易在后续损伤时启动迁移和分化,形成芽基。不过这种 备战状态 并不持久:用 EdU 标记分裂细胞后发现,激活的细胞只分裂 2-8 次就会停止,4 周后再截肢,再生速度就和未激活的蝾螈无差异 就像身体知道 备战 成本高,不能长期维持, Payzin-Dogru 说。

这种机制在野外有重要意义。团队观察近缘物种虎蝾螈(Ambystoma tigrinum)的自然种群发现,许多幼虫会同时再生 3 条不同阶段的肢体,这意味着它们在野外常因捕食或同类相食多次断肢,而 全身激活 能让它们快速修复,提高生存概率。 蝾螈的再生不是 一次性技能 ,而是应对频繁损伤的 生存策略 , Whited 教授补充。

对人类而言,这项研究的启示在于:我们体内也存在肾上腺素能信号和mTOR通路,只是这些通路在再生中的作用被 隐藏 了。 人类有相同的 零件 ,只是需要找到正确的 组装方式 , Payzin-Dogru 说。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调控 ₂A- 肾上腺素能受体或mTOR,激活人体自身的干细胞 备战 ,为创伤修复、甚至肢体再生提供新方案,比如帮助截肢患者加快残端愈合,或为器官移植后的组织修复提供支持。

这项研究更颠覆了 再生是局部事件 的传统认知。 过去我们总盯着断肢处的芽基,却忽略了全身的配合, Whited 说, 蝾螈的再生是一个 全身工程 ,这或许是所有拥有强再生能力生物的共同特征 这可能是未来再生医学最该关注的方向。 (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Duygu Payzin-Dogru et al, , Cell (2025). DOI: 10.1016/j.cell.2025.09.02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