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首次发表Science论文
时间:2025-10-27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0-27 14:24
该研究发现,入侵植物导致本地植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入侵植物和动物导致温室气体(CO₂、N₂O)排放增加,是最为一致的负面影响。但后者相关研究数据偏倚,应谨慎解读。人类将众多物种引入了非原生生态系统,这可能造成物种入侵,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但这些物种入侵的影响,差异很大,且难以预测。
2025 年 10 月 23 日,东北林业大学周旭辉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nvasion impact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Global patterns and predictors的研究论文,经查询,这是东北林业大学首次作为通讯单位在Science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通过全球尺度的系统分析,揭示了生物入侵(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入侵)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动态演变规律,找到了预测生物入侵影响的 核心动态因子 滞留时间(也就是物种入侵后停留的时间)。这项研究颠覆了传统认知,也为应对全球生物入侵危机提供了全新视角。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汇总分析了全球775项研究中的入侵物种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涵盖了2223个效应值,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三类入侵者对15项关键生态系统属性的影响,从而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 入侵生态影响数据库 。

入侵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生态系统属性的全球效应
该研究发现,入侵植物导致本地植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入侵植物和动物导致温室气体(CO₂、N₂O)排放增加,是最为一致的负面影响。但后者相关研究数据偏倚,应谨慎。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该研究显示,本地植物多样性并非入侵植物影响的有力预测指标,该研究发现,入侵物种的滞留时间(物种入侵后停留的时间)是其影响的关键 入侵植物停留的时间越长,本地植物多样性下降的越厉害,也就是说,入侵植物对本地植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随滞留时间的延长而加剧,而其对土壤非生物属性(理化性质)的影响则往往随着滞留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植物入侵对与本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关的各种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

植物入侵对各种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与外来植物的最短停留时间有关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本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始终对物种入侵保持敏感,对物种入侵的抵抗力最弱,受影响最持久,因此应予以优先保护。而土壤的非生物属性则随着物种入侵的持续而变得更具变异性,可能会自然恢复,因此可不急于干预。
东北林业大学周旭辉教授、瑞士伯尔尼大学Madhav Thakur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Madhav Thakur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顾志壮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