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diatr Investig:被忽视的儿童基孔肯雅热,蚊子叮一口,为何让孩子更受伤?
时间:2025-10-13
来源:100医药网 2025-10-13 14:32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与加拿大多伦多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发表重磅评论,首次系统揭示了儿童基孔肯雅热的严峻现状与应对策略。在全球气候变暖与城市化加速的今天,蚊媒疾病的威胁正悄然逼近我们的孩子,基孔肯雅热,这个听起来陌生的疾病,实则是潜伏在伊蚊身上的 关节粉碎者 。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基孔肯雅热病例,其中儿童占比高达25%-40%;更令人忧心的是,在资源有限的地区,儿童病例漏诊率可能超过50%。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ediatric Investigation上题为 The possibly neglected victims: Re‐examining the involvement of children in the chikungunya epidemic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与加拿大多伦多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发表重磅评论,首次系统揭示了儿童基孔肯雅热的严峻现状与应对策略。
研究者指出,我们对儿童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这就像在迷雾中寻找方向,而孩子们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为何孩子更易成为 靶子 ?
(1)系统:未成熟的防御盾牌
两岁以下婴幼儿是基孔肯雅病毒最脆弱的攻击目标,他们未成熟的免疫系统难以有效抵抗病毒侵袭,从而就会导致病毒复制失控且住院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
(2)围产期感染:生命起点的隐形威胁
当孕妇感染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中的母血污染传给新生儿,这些婴儿出生后可能表现为脑炎、败血症样症状,甚至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这就像在生命起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3)高风险因素叠加
不良、低出生体重、免疫抑制状态等这些因素如同为病毒打开了 绿色通道 ,让孩子的健康防线不堪一击。
不只是关节痛:被低估的多系统威胁
(1)心脏危机:病毒会攻击儿童心脏,引发、、等严重并发症。研究者表示,我们见过原本健康的孩子,感染后出现心肌肥大和心室。
(2)神经系统的隐形伤痕:脑病、癫痫、脑炎是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更令人担忧的是,病毒可能造成系统损伤,导致认知障碍等终身残疾。
(3)皮肤的信号:大水疱皮疹、性病变、等这些皮肤表现如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却常被误认为普通皮疹。
(4)长期困扰:即使急性期过去,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从而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困境:为何孩子总被 漏网 ?
(1)症状重叠的迷惑性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症状高度相似,这给诊断带来巨大挑战,就像在玩 找不同 游戏,但赌注是孩子的健康。
(2)研究数据的缺失
在基孔肯雅疫苗临床试验中,儿童往往被排除在外或招募数量不足,这就导致研究人员对疫苗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了解有限。
(3)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在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中,专门针对儿童的研究和防控措施少之又少,流行病学研究中,儿童很少被作为独立群体进行分析。
破局之道:构建儿童专属防护网
(1)疫苗研发的新希望
Valneva VLA1553疫苗在II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前景,PXVX0317疫苗已获批用于12岁以上儿童,这是重要的第一步,但研究人员还需要覆盖更年幼的孩子。
(2)围产期防控升级
通过加强孕期、分娩时母婴病毒检测、新生儿随访和早期干预,筑起围产期感染防线。
(3)诊断技术革新
在资源有限地区推广自动化诊断和监测,利用先进神经影像技术早期发现神经系统损伤。
(4)防控策略
在学校、托儿所、产科病房等高暴露风险场所,实施针对性的蚊虫叮咬预防措施。
研究者强调道,是时候将儿童基孔肯雅防控提升为全球优先事项了,研究人员需要在科研、监测和政策层面加大投入,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从疫苗研发到诊断技术,从围产期保健到社区防控,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下一代的生命质量。正如研究者所言,当我们保护好最脆弱的孩子,就是在守护全人类的未来。(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Ran Wang,Kevin C. Kain,Zhengde Xie. The possibly neglected victims: Re‐examining the involvement of children in the chikungunya epidemic. Pediatric Investigation,31 August 2025. doi:10.1002/ped4.700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