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仁济医院张晓华荣获2025年“上海医务工匠”
时间:2025-08-13
近日,2025年 上海医务工匠 揭晓,神经外科颅脑肿瘤中心主任张晓华荣获该称号。
据悉,经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今年上海市医务工会命名了27位 上海医务工匠 。
深耕颅底三十载,仁心匠术守初心。三十年来深耕神经外科临床一线,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张晓华始终用非凡匠心在颅底肿瘤领域探索创新,点亮患者生命之光,让复杂颅底疾病可防可治。
面对毗邻重要神经的颅底病变,每一台手术都是对技术与责任的双重考验。工匠型医者更需要以"如临深渊"的敬畏打磨技艺,对毫米级误差的零容忍。在临床实践中,张晓华聚焦颅底外科核心技术,首创 360度颅底理念 ,通过优化手术入路、整合多学科技术,系统性提升颅底肿瘤的诊疗水平。
针对颈静脉孔区肿瘤,张晓华带领团队研发改良迷路下入路,将肿瘤全切率从传统的60%提升至90%以上,并发症率降至15%以下;在国内率先提出 膜性概念 切除前庭神经鞘瘤,实现肿瘤根治与面神经、听力功能保留的双重突破,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完成的国内首例双镜双入路全切除巨大鞍结节,更是标志着我国颅底手术技术的重要跨越。
如何让先进技术惠及更多患者?要做一个工匠型医者,医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推动行业进步。作为学科带头人,张晓华牵头制定多部脑肿瘤诊疗规范,将临床经验转化为行业标准;连续13年举办 颅底360度解剖培训班 ,为全国培养近千名技术骨干。同时,他推动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协作,创新性采用高流量搭桥技术治疗晚期,使这类 绝症 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升,每年挽救近百名患者生命。
科研是临床的 加速器 ,从手术台到实验室,张晓华主持3项国家,发表65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多次登上国际权威期刊封面,并获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以临床创新为驱动、以科研突破为支撑、以人才培养为基石,在颅底外科领域实现 技术-标准-人才 的全面引领,是推动我国神经外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科室中,他注重搭建 医教研 一体化平台,近四年推动18项国家级课题立项、17项人才计划落地,带领团队入选全国首批神经外科培训基地,实现学科影响力与服务能力的双重跃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