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精神卫生》:从胃看脑!科学家发现,人的胃-脑耦合与情绪、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有关

时间:2025-08-04

来源:奇点糕 2025-08-01 09:15

研究在超200人的大队列中,收集了同步胃电图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深入探讨了胃-脑耦合与多维度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界对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逐渐从 头脑中心论 迈向了 全身协同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情绪和认知并不是大脑孤立运作的结果,而是身体多个系统互动的体现。尤其是 内感知 ,即人体感知自身内部状态的能力,被认为在情绪体验、压力调节、甚至精神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

传统研究多聚焦于心脏节律、呼吸频率以及肠道菌群对心理状态的影响,而近年来,胃部作为上消化系统的核心器官,也逐渐受到重视,它拥有独特的电节律活动,并通过迷走神经与脑部保持双向沟通,这也许能够为大家平时诸如 紧张到胃痉挛 之类的体验带来一些科学的解释。

在《自然 精神卫生》杂志上,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1],他们在超200人的大队列中,收集了同步胃电图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深入探讨了胃-脑耦合与多维度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通过神经影像学和机器学习的结合,研究人员揭示,更强的大脑额顶区与胃节律的同步,表征了更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如高焦虑、高抑郁、高压力,并且这种耦合不受心脏、呼吸、生理噪声或年龄性别影响,是胃-脑轴的特异性特征。这些发现也意味着,胃-脑轴可能有潜力成为情绪障碍的新干预靶点。

图片

这项研究共招募了243名参与者,进行了同步的胃电图和fMRI,对胃-脑耦合的计算基于相位锁定值(PLV),即胃节律与脑区活动之间的同步程度,覆盖了209个脑区。在数据质量控制后,有199名参与者的数据被用于后续分析。

研究使用了37种自报告量表,涵盖16个心理健康领域,包括焦虑、抑郁、压力、疲劳、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同理心、内感知、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等。

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差异显著,涵盖了完全健康到存在严重心理困扰,有30%存在轻度抑郁,19%存在中度及以上的躯体症状,18%存在特质焦虑,9%存在中度抑郁,7%可归类为自闭症谱系障碍,5%存在失眠。典型相关分析(CCA)显示,胃-脑耦合与心理状态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维度变化,从 健康 到 困扰 。

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的详细分析显示,胃-脑耦合增强与高水平的焦虑、抑郁、压力和疲劳显著相关,反之,胃-脑耦合减弱与高幸福感和高生活质量相关,参与其中的关键脑区包括左侧角回、右侧缘上回、左侧中央前沟、左背侧额叶、左顶间沟等额顶区域。

图片

他们还使用CCA控制分析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和特异性,在控制了非胃节律信号、混杂变量、脑区分布和CCA模型交叉验证后,验证了胃-脑耦合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具有生理特异性。对胃电图的控制分析同样验证了二者的特异性关联,而非源于外周胃生理的基础差异。

总的来看,这项研究表明,胃-脑耦合强度不仅与焦虑、抑郁、压力等负向心理状态显著相关,更以一种维度化的方式映射出个体在幸福感与生活质量上的差异。这种生理-心理联动模式强调了人类情绪的 躯体化 特征。

更重要的是,这一发现不仅推动了我们对身-脑交互的理解,也为未来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例如通过调节胃-脑节律来改善情绪障碍。

这也符合当前,心理/精神障碍的模式由传统向连续性、个体化的评估转变,以及基础科研向着跨领域诊断、生物标志物和多维评估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