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全球首批“三亲婴儿”诞生并健康成长,8名宝宝改写遗传宿命

时间:2025-07-19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7-19 16:13

首批通过线粒体捐赠诞生的 8 名“三亲婴儿”,他们均健康出生并成长发育,都没有表现出他们母亲所携带的线粒体疾病的迹象,其中最大的孩子已经超过 2 岁。

携带线粒体 DNA(mtDNA)致病突变的女性所生的孩子,会有患上一系列线粒体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通常导致心脏、大脑和肌肉等高能耗组织出现问题,甚至可能致命,然而,这些疾病通常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将受精卵的细胞核移植到健康捐赠者的去核卵细胞中,有望帮助携带致病线粒体的女性生育出健康后代,阻断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报道了一项里程碑研究 首批通过线粒体捐赠诞生的 8 名 三亲婴儿 ,他们均健康出生并成长发育,都没有表现出他们母亲所携带的线粒体疾病的迹象,其中最大的孩子已经超过 2 岁。

这 8 名健康成长的宝宝,是人类挑战遗传命运、运用前沿科技造福生命的生动见证,不仅为线粒体遗传病家庭点燃了希望之光,更标志着人类在理解自身、干预遗传信息方面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何为 三亲婴儿 ?

众所周知,线粒体是我们细胞内的 能量工厂 ,拥有自己独立的 DNA 线粒体 DNA(mtDNA)。在精卵融合时,受精卵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自卵子。因此,如果母亲的线粒体 DNA 存在致病突变,就会遗传给孩子,带来灾难性后果,通常影响大脑、心脏、肌肉等需要大量能量的器官,导致线粒体疾病,而此类疾病通常缺少有效治疗手段。

将来自母亲的携带致病线粒体的卵子与来自父亲的精子通过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受精,在 8-13 小时内(原核形成阶段)进行核移植;将其移植到来自健康捐赠者的已去除细胞核但保留健康线粒体的卵细胞中;然后这个 重组 的受精卵移植回母亲的子宫内发育。

因此,最终诞生的孩子,其遗传物质来自 三亲 :母亲的细胞核 DNA+父亲的细胞核 DNA+捐赠者的线粒体 DNA。

英国:全球首个 吃螃蟹 的国家

这项技术涉及深刻的伦理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多年的激烈辩论。2015 年,在经历了超过十年的科学评估、公众咨询和立法讨论后,英国成为全球首个明确立法并监管线粒体捐赠临床应用的国家。 至今,全英国也仅有纽卡斯尔生育中心(Newcastle Fertility Centre)这一家机构获得许可开展此项技术,用于治疗预防线粒体疾病的生育治疗。

2023 年,有报道称英国已有 5 名 三亲婴儿 出生,但几乎没有披露任何细节,因此不清楚这些儿童的健康状况如何,也不清楚该技术的有效性如何。

里程碑:8 个健康生命的诞生

此次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两篇论文,首次详细披露了纽卡斯尔生育中心的努力和成果。

共有 22 名携带致病线粒体 DNA 突变的女性接受了线粒体捐赠治疗,成功诞生了 8 名儿童(包括一对双胞胎,4 男 4 女),以及 1 名尚在腹中的胎儿。

这 8 名已出生的儿童(最大的 2 岁多,最小的还不到 5 个月),他们在出生时都很健康,且发育正常,其中 5 名儿童至今没有出现任何健康问题,1 名儿童层出现过短暂肌肉抽搐(后自行消失),1 名儿童曾出现高血脂和心律不齐(已被成功治疗),1 名儿童因而发烧(属于常见疾病)。

当受精卵的细胞核被移植到已清除细胞核的捐赠卵细胞中时,可能会有少量来自母亲的致病线粒体随细胞核一起被携带。随着胚胎的发育,致病线粒体的比例有可能会扩增到足以引发疾病的水平。

研究团队对这 8 名已出生的儿童进行了进一步检测,结果显示,其中 5 人没有检测到或只检测到极低水平的来自母亲的致病线粒体,其余 3 人的致病线粒体的比例从 5% 到 16% 不等。这些比例低于足以引发疾病的阈值,意味着该技术在阻断线粒体疾病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

该研究的共同负责人、儿科神经学家Robert McFarland表示,看到这些婴儿最终健康出生,并且知道他们不会患上线粒体疾病,这真是太神奇了。

这几名 三亲婴儿 的出生,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人类首次通过基因技术在胚胎层面成功阻断母系遗传的严重线粒体疾病,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而且取得了明确的健康报告。这为那些饱受线粒体疾病折磨、渴望拥有健康后代的家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也证明了线粒体捐赠技术在预防线粒体疾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初步安全性。

谨慎与争议:前路仍长

尽管成果喜人,但科学家们态度审慎。研究团队也强调需要 谨慎乐观 ,因为 8 名儿童的样本量小,且随访时间尚短,最大的孩子也才 2 岁多。其中有 3 名儿童仍携带了来自母亲的致病线粒体(比例在5%-16% 之间),这虽不足以引发疾病,但超过了研究团队的预期,而且,这一水平是否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还需要更长时间、更大规模的追踪观察,以确认长期安全性。此外, 三亲婴儿 的本质挑战着传统伦理观念,关于身份认同的担忧可能会持续存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