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限 向新而行|ISFO 2025 国际类器官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

时间:2025-05-15

2025年5月9日至10日,由国际类器官学会(ISFO)联合复杂性状的遗传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旦曹娥江创新中心等机构共同主办的 国际类器官大会(ISFO 2025) 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隆重召开。

会议花絮

本次大会以 创新无限,向新而行 为主题,汇聚了全球近1000位类器官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类器官技术的前沿进展、临床转化与跨学科合作,为全球类器官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01 大咖云集共话类器官未来

会议开场,由复旦曹娥江创新中心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研究院(广州)执行院长、复杂性状的遗传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林鑫华教授开场主持,为这场国际学术盛会拉开了序幕。

随后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教授作为大会致辞嘉宾,对全球与会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类器官技术在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致辞结束后,林鑫华教授宣布,为加速类器官技术的全球发展与应用,国际类器官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rganoid, ISFO)正式成立!作为类器官研究领域的非营利性的国际权威组织,ISFO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临床专家与产业领袖,致力于推动类器官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后,法国科学研究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KNAW)院士Hans Clevers教授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Human organoids in 3D and 2D》的主题演讲,回顾了小鼠小肠类器官到人小肠类器官的建立,随后介绍了人小肠中特有的BEST4+细胞,并通过筛选、基因操作揭示了该群细胞的形成条件。同时,其团队从细菌感染中获得灵感,找到了一种可激活整合素的多肽,成功用于在2D及3D水凝胶中实现基质材料化学成分明确的类器官培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绍荣教授作为代表嘉宾之一,发表了题为《Simulating peri- and post-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using stem cell-derived embryoid》的主题演讲,聚焦于利用衍生的类胚胎结构模拟人类胚胎植入前后的发育过程。通过利用体外类胚体培养,找到影响发育早期时启动子处表观遗传修饰的瞬时二价性的关键转录因子。这一研究属于胚胎发育与类器官技术的前沿领域,旨在突破传统胚胎研究的伦理和技术限制,通过体外模型揭示早期发育的关键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劲松教授,发表了题为《Semi-cloning 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s》的主题演讲,分享了类精子干细胞介导半克隆技术,通过建立类精子干细胞,突破了传统小鼠基因编辑模式的上限,在基因筛选及冗余性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该技术也为针对染色体完整性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实现哺乳动物的基因编辑与遗传改造,并在疾病建模、生殖医学及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EMBO成员、EMBO council成员、宗座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J rgen Knoblich教授,发表了题为《Cerebral organoids: Modelling human bra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in stem cell derived 3D culture》的主题演讲,聚焦于其团队开发的人脑类器官技术及其在模拟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 rgen Knoblich教授首先指出了人PSC来源的脑类器官在揭示人类物种特异疾病中的独特优势,其团队利用建立的脑类器官对人类神经发育疾病中常见的风险基因进行了系统性CRISPR筛选,并进行了丰富的基因调控网络研究,为理解人类疾病发生提供了全新的见解。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