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避孕药」正在偷走她的健康!多项研究证实:传统避孕药会提升女性中风、心肌梗死、乳腺癌风险!男性“口服避孕药”正在路上

时间:2025-04-24

「吃避孕药」正在偷走她的健康!多项研究证实:传统避孕药会提升女性中风、心肌梗死、乳腺癌风险!男性“口服避孕药”正在路上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4-24 10:23

传统的避孕方式如避孕套、避孕药以及新兴的避孕环、避孕植入物等,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但却对女性健康带来不同的危害。因此,男性避孕药成为备受关注的突破方向。

小Y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避孕药广告,对男友发出灵魂拷问: 避孕的代价好像总是女生在扛?

身为一线城市打工人,她和大多数年轻情侣一样 白天被996掏空,晚上只想和男友一起在小家里休息充电。两人每次亲密时刻的避孕选择,却总让她陷入纠结:吃短效药怕伤害身体,男友嫌戴套有隔阂感,自己去上环更是想想就腿软......

这不只是小雅的困境。在很多女性心中,「如何健康、无负担地避孕」是一个至今很难找到完美解决方案的问题。当女性在激素副作用、手术风险中艰难抉择时,生物学却给出了更残酷的答案:最新研究发现,常用复合激素避孕药竟让中风风险飙升100%,概率激增40%!

该研究发布于《英国医学期刊》。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5至49岁女性使用的现代激素避孕方法与缺血性中风和风险升高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这项研究从1996年至2021年追踪了超过两百万名女性。

wps_doc_0.png

研究团队仔细分析了丹麦国家登记处的数据。共有2,025,691名女性参与,提供了22,209,697人/年的随访数据。为确保精确性,研究人员排除了有动脉或静脉、癌症和其他可能影响心健康的重大医疗病史的女性。

参与者根据其激素避孕使用情况进行了分类,包括复合口服避孕药、仅含孕激素的避孕药、宫内节育器(IUD)以及通过贴片和阴道环等不同方式给药的其他方法。研究人员监测了缺血性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将其与使用的避孕类型进行了关联。

研究发现,在随访的女性中,有4,730人患上了缺血性中风,2,072人在研究期间出现了心肌梗死。数据显示,未使用激素避孕的女性缺血性中风的标准化发生率为每10万人年18例,而正在使用复合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的中风率则显著上升至39例。

wps_doc_1.png图1:根据避孕药类型和使用持续时间调整的缺血性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率的比率

此外,服用仅含孕激素的避孕药的女性中风率为33,而宫内节育器(IUDs)的使用者则相对较低,为23。在心肌梗死方面,没有服用避孕药的人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年8例,而复合口服避孕药服用者则升至18,仅含孕激素的避孕药的服用者为13,IUDs为11。

这些数据表明,与不服用避孕药的女性相比,使用复合激素避孕药的女性在缺血性中风和心肌梗死方面的调整率比均达到2.0,即风险增加了一倍!而仅含孕激素的避孕药虽然风险较低,但其中风和心肌梗死的率比分别为1.6和1.5,风险仍显著增加。

综合来看,尽管发病的绝对风险较低,但这些风险却足够显著,可见临床医生在开具激素避孕药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动脉血栓的潜在风险。同时,研究还发现,较新的避孕方法,如仅含孕激素的IUD,并未增加缺血性中风或心肌梗死的风险,这表明并非所有激素避孕方法都具有相同的风险特征。

避孕药的健康风险还不只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它们甚至与乳腺癌也有关联,不过也有好消息,它们能降低其它类型的癌症的风险。

今年初,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国家癌症研究所期刊》上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发现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s),如宫内节育系统(IUS)、皮下植入物和注射剂,在癌症风险和避孕效果方面与口服避孕药大致相似。研究发现,这些流行的避孕方法与增加有关,但同时也降低了和的风险。

wps_doc_2.png

过去二十年来,长效可逆避孕方法由于便利和高效而被广泛使用。复合口服避孕药与癌症风险的关联已获得充分研究,其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作用已得到明确验证,但需注意当前或近期用药者可能面临乳腺癌和宫颈癌风险的小幅上升。相较而言,学界对长效可逆避孕方式(如宫内节育系统、皮下埋植剂等)与癌症风险的相关性仍缺乏足够研究数据。而这项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研究人员利用澳大利亚国家健康数据进行了嵌套病例对照研究。他们识别出2004年至2013年间首次确诊癌症的20-67岁女性,总共176,000多人。每个病例根据年龄、居住地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指标与未患癌症的健康女性(对照组)进行匹配,总计超过880,000名对照组女性。

而后,研究人员借助药品福利计划(PBS)的关联处方数据,详细评估了女性使用四种主要避孕方法的历史,包括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如曼月乐)、依托孕烯皮下植入物(ENG植入物,如依伴侬)、醋酸甲羟孕酮注射剂(DMPA,如狄波普维拉)以及口服避孕药(OCP)。他们深入分析了这些避孕方法的使用类型、持续时间以及近期使用与过去使用分类与各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复杂关联。

wps_doc_3.png

图2: 研究流程

研究结果显示,避孕方法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因避孕方法不同、癌症发病部位和使用时机而异十分复杂,具体而言:

✦ 总体癌症风险:近期使用LNG-IUS、ENG植入物和DMPA与总体癌症风险小幅增加有关,增幅在10-25%之间,主要是乳腺癌风险。值得注意的是,ENG植入物的这一风险在停用超过两年后消失,这与口服避孕药相似。然而,在进行研究的周期内,之前有使用过LNG-IUS和DMPA的女性仍存在略微升高的总体风险。相比之下,之前服用过口服避孕药的人总体癌症风险反而略有降低。

wps_doc_4.png

图3:近期和既往避孕药使用与癌症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总结

✦ 乳腺癌风险:使用LNG-IUS和ENG植入物与乳腺癌风险增加20-40%相关,且这一风险在停用后仍持续存在,但略有降低。DMPA的使用与乳腺癌风险无明显关联。与以往的研究一致的是,如果近期在使用口服避孕药,尤其是长期使用的话,那么乳腺癌风险会显著增加(高达70%),但停用后风险会恢复到基线水平。

✦ 子宫内膜癌风险:另一方面,使用LNG-IUS超过一年与子宫内膜癌风险降低20%相关,对于那些此前有使用过的人,其风险更是降低70%。ENG植入物和DMPA的使用也与风险大幅降低相关,分别降低约80%和50%,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相似。这种保护效果在停用后仍持续存在。

✦ 卵巢癌风险:使用LNG-IUS超过一年与卵巢癌风险降低近30%相关,尤其是长期使用,风险几乎降低50%。ENG植入物使用显示出降低风险的趋势(约25%),尤其是中期使用。DMPA虽无明显关联,但估计倾向于保护作用。口服避孕药使用证实了风险降低,且停用后仍持续存在。

✦ 宫颈癌风险:使用LNG-IUS超过一年与宫颈癌风险降低近40%相关。DMPA使用与风险增加约40%相关。近期口服避孕药使用也与风险增加相关。

✦ 其他癌症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其他癌症与避孕方法之间的关联,如LNG-IUS和DMPA与风险增加;LNG-IUS和ENG植入物与瘤和风险增加;LNG-IUS和口服避孕药与风险降低。

wps_doc_5.png

表1:长效孕激素避孕药与结直肠癌、肺癌、、甲状腺癌和其他癌症之间的联系性

总之,避孕方法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其背后的机里现在仍不太清楚。

不过既然现有的避孕方式对女性健康有这么多潜在危害,那能不能另辟蹊径,让男性来避孕呢?

美国医药公司YourChoice Therapeutics联合明尼苏达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一项实验性的针对男性的口服避孕药YCT-529进行了评估。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的子刊《通讯 医学》上,详细介绍了该化合物在老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的初步结果,表明它可能提供一种有效、可逆且非激素的男性避孕方法。

wps_doc_6.png

几十年来,男性的避孕选择主要局限于避孕套和输精管结扎术。激素方法面临诸多挑战。这项新研究聚焦于一种不同的机制:干扰维生素A信号传导,这是精子生产的关键环节。

维生素A以视黄酸这一活性形式,在男性生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与特定受体相结合,其中包括视黄酸受体 (RAR )。过往研究发现,在老鼠身上,阻断或通过基因手段移除 RAR ,会导致雄性老鼠不育,却未引发其他重大健康问题。这一现象表明,RAR 有潜力成为非激素类男性避孕方法的靶点。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开发了YCT-529 一种能够选择性阻断RAR 受体的化合物。实验室测试证实YCT-529能有效抑制RAR ,而对其余相关受体(RAR 和RAR )的影响不大。接着,进一步测试显示它具有作为药物的潜质:在肝细胞中稳定性良好、溶解度适宜,且在初步安全检测中未显示毒性或基因损伤迹象。

随后,研究人员对YCT-529这一新型非激素男性避孕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在雄性老鼠上进行了广泛的实验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逆性。

在药代动力学方面,口服给药后YCT-529能迅速被吸收并在睾丸内达到显著浓度,说明可以每日进行一次给药。通过不同剂量和持续时间的试验,研究人员发现更高剂量和更长持续时间方案均导致了高比例的不育率,证实了YCT-529的有效性。

机制研究显示,处理过的老鼠精子数量显著降低,精子发育中断,这些效果与阻断RAR 信号一致。重要的是,这些效果是可逆的,停药后老鼠逐渐恢复了生育能力,且未显示出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wps_doc_7.png

图4:食蟹猴精子数量下降,激素水平不变

为了获取更贴近人类实际情况的数据,研究人员选取了雄性食蟹猴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测试(食蟹猴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较高,且生殖系统功能与人类相仿)。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YCT-529 在灵长类动物体内吸收状况良好,并且向性伴侣传递药物的风险极低。在有效性试验中,随着剂量的增加,精子数量出现了显著的降低。机制研究与可逆性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精子生产过程受到干扰以及随后的恢复情况,同时并未对食蟹猴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关键生殖激素水平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证实了其非激素作用机制。

老鼠和灵长类动物中的一致结果彰显了YCT-529作为男性避孕药的潜力。这些结果为将YCT-529推进到人类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在男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小结

传统的避孕方式如避孕套、避孕药以及新兴的避孕环、避孕植入物等,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但却对女性健康带来不同的危害。因此,男性避孕药成为备受关注的突破方向。

近年来,科学家致力于开发安全、有效且可逆的男性口服避孕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激素类和非激素类两种路径。激素类方案通过联合使用睾酮与孕激素类似物抑制精子生成,目前已有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其避孕有效率可达96%以上,但部分受试者报告情绪波动、痤疮等副作用;非激素类则通过靶向精子成熟关键蛋白或精细胞特异性酶系实现避孕,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实验性口服避孕药YCT-529,它通过干扰维生素A信号传导实现有效避孕,虽仍处于研发阶段,但为男性提供更多避孕选择带来希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安全、更有效的避孕方法问世,打消诸如小Y等女性的焦虑和为难,为两个人共同的性生活和生育计划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