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团队在STTT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时间:2025-01-28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之一。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肝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肝癌常见药物包括仑伐替尼、索拉非尼、多纳菲尼、瑞戈非尼、阿帕替尼及贝伐珠单抗等。仑伐替尼是一种口服多,主要抑制VEGFR1-3、FGFR1-4、PDGFR 、KIT和RET。然而,如同所有抗肿瘤药物一样,肝癌一线治疗药物仑伐替尼也面临着耐药性的挑战。一旦产生耐药,肿瘤便会卷土重来,使治疗陷入困境,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为肝癌研究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

早在2021年,该研究团队就合作在Nature发表了题为 EGFR activation limits the response of livercancer to lenvatinib 的论文,发现EGFR的反馈激活限制了仑伐替尼对肝癌的疗效。因此,他们尝试将仑伐替尼与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联合使用,以期克服耐药性,重新激活抗肿瘤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仑伐替尼联合吉非替尼双靶向治疗在EGFR高表达、仑伐替尼耐药的肝细胞癌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

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0.0%,疾病控制率(DCR)高达76.7%;根据RECIST1.1标准,ORR为16.7%,DCR同样高达7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4个月,总生存期(OS)为13.7个月。同时,研究也对不良反应进行了仔细评估,最常见的各级不良事件(AEs)包括疲劳(90%)、皮疹(83.3%)、腹泻(80%)和厌食(40%)。30%的患者出现3级不良事件,涵盖疲劳、腹泻、厌食、手足皮肤反应和皮疹。所有3级不良事件患者经剂量降低后均恢复至1级或2级。未观察到4级不良事件或死亡病例。

这项研究为仑伐替尼耐药的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耐药机制,并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索更优的联合治疗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副主任史瑶平为该文的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金浩杰研究员、覃文新教授,荷兰癌症研究所Rene Bernards教授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翟博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